近期,專訪中國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。索尼在本次進博會上,副總方索尼選擇了環保、裁添持續無障礙、田武社會公益為三大主題介紹其在可持續方面的華業發展。
索尼(中國)有限公司副總裁添田武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,專訪中國索尼在中國市場耕耘四十多年,索尼既是副總方改革開放的參與者,也是裁添持續見證者。
添田武人認為,田武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華業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專訪中國角色。中國本身既是索尼一個非常大的市場,同時也是副總方各種資源的集中地。希望在今后的發展中,能夠把更多有中國元素的好的產品帶給全球消費者,同時,把全球好的產品進一步帶給國內的消費者。
中國既是大市場又是資源集中地
《21世紀》:這些年索尼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情況如何?
添田武人:索尼在中國市場耕耘四十多年,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,索尼正式開始在國內投資建廠,索尼音樂、索尼影視等娛樂業務也在國內建立了分支機構。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,索尼既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,也是見證者。在這幾十年的發展中,索尼在國內有非常多、非常好的合作伙伴,這些是近年發展新的增長點,希望今后不僅是電子業務,娛樂業務也能夠跟國內的創作者一起有更好的發展。
《21世紀》:中國改革開放帶來哪些新的變化?
添田武人:這幾年我們觀察到一個新的趨勢,中國的發展重心不僅是量的發展,更是質的發展。這也是本次進博會上索尼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參與的原因。企業的進一步發展,不僅要不斷推出和其他企業不一樣的附加價值,也要保持自身的可持續。我所說的可持續并不僅僅是環境,同時也代表了產品設計上是否有無障礙的考慮,是否在公益上也有一些舉措等。所以這次在進博會上,我們選擇了環保、無障礙、公益為三大主題給大家介紹索尼在可持續方面的發展。
《21世紀》:在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過程中,索尼產生了哪些影響?
添田武人:索尼屬于一家跨國企業,在全球各地有自己不同的分支機構和企業發展布局。從整體來說,我們本身的優勢是能夠起到一個牽線搭橋的作用,換句話說,把全球不同的、好的產品相互做介紹,這個產品包括電子硬件產品,也包括文娛產品。
《21世紀》:怎么看待未來中國的市場,索尼在中國的發展戰略會有哪些變化?
添田武人: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。中國本身既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,同時也是各種資源的集中地,我們在國內的發展中也看到了很多非常有創作才華的人才,包括藝術家、工程師,以及各種各樣的創作者。我們希望在今后的發展中,能夠把更多有中國元素的好的產品帶給全球消費者,同時,把全球好的產品進一步帶給國內的消費者,索尼希望能夠更好地扮演一個橋梁的作用。
《21世紀》:在中國市場發展,索尼還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?希望在哪些領域繼續深化改革開放?
添田武人:我們看到近幾年全球經濟形勢有很多新的挑戰和新的變化,在這樣一個大環境里,我們在不斷調整各個地區、各個市場不同業務的布局,這也是我們看重娛樂相關業務在全球發展的原因。我們看到很多國內新的藝術家在不斷成長,在不斷的把他們優秀的作品帶向全球,希望索尼在國內娛樂相關的產業布局,包括我們在游戲、動畫、影視、音樂等,能夠把更多中國產品通過索尼平臺介紹給全球的消費者,同時也把全球好的產品帶到國內。
可持續是在華業務主要方向之一
《21世紀》:此次進博會,索尼帶來了哪些可持續產品?
添田武人:此次我們帶來了幾項有索尼特色的產品。首先是跟環境和農業相關的協生農法,協生農法是一項創新型環境技術,它能夠利用地球生態系統的自我組織能力生產有用植物。此外,我們還帶來了三大環保材料OBM、Triporous™、SORPLAS™和相關應用的實體,促進資源循環利用,減少塑料使用等,通過技術的賦能做到環保,低排放的效果。
《21世紀》:推廣這些可持續產品,對索尼在中國業務的發展會有哪些具體的幫助?
添田武人:索尼中國既是索尼電子相關業務在國內的運營方,同時也負責支持索尼在華其他業務的工作。我們此次在進博會推出了一些新項目,特別是索尼和音樂相關的公益項目悠如音樂(YURU MUSIC),已經超出了索尼中國本身的電子業務范疇。對于業務本身,它會有怎么樣的貢獻,我們認為大家可以一起在可持續上做很多的事情。我們在做很多的公益的項目,實際上包括娛樂業務在內所有相關方都參加了,它超出了單純索尼中國本身的范疇。所以可以解讀為,可持續事業本身是索尼在華整體業務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。
《21世紀》:索尼接下來對于在中國的投資策略上會有哪些新的想法?
添田武人:包括索尼在內的很多跨國公司,實際上在中國運營的時間長則幾十年,短則幾年時間,大家的發展都處于不同的時期。對于索尼來說,從1980年正式設立辦事處開始,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,形成了綜合的業務布局。從最初的投資建廠,以生產為主要的核心驅動力以及營銷、售后服務、研發等的布局,基本上已經做完了。
接下來的主要課題是怎么樣能夠更進一步高質量發展,這個“高質量”里面有很多的含義,其中很重要的層面就是可持續。
索尼談可持續,是覆蓋了很多不同的內容。而這些內容,我們是不是能夠在中國國內也做好、做深,從而有進一步的發展,對我們而言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。
索尼集團致力于2050年實現“走向零負荷”的環境目標,2040年實現全價值鏈的碳中和目標。我們在全球和國內也在做一些環保的項目,怎么樣能夠做出區別于其他公司、有索尼特色的?比如索尼的“協生農法”,它背后是用技術去賦能農業,用高密度的混種來實現有用植物的獲得,但是混種的背后是需要用大數據、AI做分析的才能夠實現,所以它跟索尼的業務看起來是沒有關聯,但是在底層的邏輯上還是連在一起的。
《21世紀》:索尼發布了《索尼中國可持續發展報告2023》,在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還有什么規劃?
添田武人:索尼已經是第18次在中國公布這方面的報告了。我們認為,作為一家企業來說,要把可持續相關的業務做得透明化、公開化,所以索尼每年堅持把過去一年在可持續不同領域所做的事情、所得到的成果,通過這樣一個報告向大家做信息的公開。
在今年的報告里面,不僅有索尼在環保上相關的業務內容披露,還有在社會公益、在無障礙產品的設計等上一些新的信息。索尼將繼續把可持續業務本身做得透明化、公開化,和利益相關方進行更多的溝通,讓大家更了解索尼在可持續相關方面的業務發展。